湘潭信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目录

一、办学基础

1、学校概况

2、办学条件

3、设施设备

二、学生发展

1、党建引领

2、立德树人

3、在校体验

4、就业质量

5、创业创新

6、学生素质

三、教育教学质量

1、专业建设质量

2、课程建设

3、教学方法改革

4、教材建设

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国际合作产教融合质量

1、校企双元育人

2、合作办学质量

3、开发标准质量

4、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质量

五、服务贡献质量

1、服务区域发展

2、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3、具有本校的服务

六、政策落实质量

1、依法办学

2、学校治理

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4、经费收入

七、面临挑战

1、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发展

 

 

 

 

 

 

 

一、办学基础

1、学校概况

湘潭信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96年,是经湘潭市教育局审核批准省教育厅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迄今已有27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并于2022年8月份经董事会研究决定由非营利性改为营利性,学校名称改为湘潭市信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限公司。

2、办学条件

目前租赁办学场地校园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有独立的校园、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有教学楼、师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宿舍,有悬浮塑胶地板篮球场、羽毛球、排球场等体育设施,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学生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辅助设施。二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办学,严谨治校,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上万名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计算机房1间,电脑50台,多媒体教室1间,投影仪教室6间,图书室有纸质图书1000余册,铺设悬浮塑胶地板篮球场一个,铺设绿色草皮羽毛球,排球场一个,多功能活动室或阅览室一个,总价值约80万元,我校与湖南馨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教学资源共享,能满足我校界面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需要。

二、学生发展

1、党建引领

学校于2020年10月正式成立了党支部,得到了岳塘区五里堆街道工委办的大力支持,接受五里堆街道党工委办的指导,积极参加党工委组织政治学习和相关活动。坚持党建领航、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思政课大讲堂育人平台,把弘扬延安精神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湘潭地方特色文化等,融入到思政课大讲堂之中,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德”、“技”并举,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2、立德树人

抓实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要求各班级开展“抓小事工程”,通过细化要求,逐项训练,逐个突破,让每个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人格,提高文明素养。班级日常管理分解为“宿舍、学风、纪律、卫生、出勤”五项考核指标,期末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主要根据该班累计分数确定,推行《星级学生》、《星级班主任》评价考核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作用,加强学校的“三风”建设(即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信仰,不断超越自我。

3、在校体验

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师素质稳步提升,学生满意度

逐步提高,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为85%,课外育人满意度85%,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90%,公共基础课教学满意度85%,专业课教学满意度80%。

4、就业质量

因我校2019年度变更办学场地对校舍进行全面装修改造,特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暂停一年招生,所以2022年我校没有毕业学生就业。

5、创业创新

我们十分注重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学校利用职教集团的办学优势,把相关行业、企业吸纳到职教集团,采取走出去战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和这些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达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这些企业每年还以不同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一定资金或设备,进一步巩固了校企合作成果。

6、学生素质

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常规教学为中心)、“两个素养”(即职业素养和岗位素养)、“三个特色”(即文化传承、产教融合、创业创新)办学指导思想,创新现代化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为此特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文化传承》兴趣小组、《爱心志愿》兴趣小组、《军事素养》兴趣小组、《产教融合》实践小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锻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充分发挥出团队的聪明才智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三、教育教学质量

1、专业建设质量

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领导小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学校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每年度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智能设备安装与运行》、《会计事务》、《界面设计与制作》等,构建教育平台为进一步形成有特色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因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教务处牵头,各科教研组长参与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

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制定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

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比例,按总课时比例调整为3:2,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模式。

4、教材建设

学校认真严格把关,确保使用正版教材、规范教材。按正常工作

流程做好教材征订工作。

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加速越来越成为生活常态,而我们学校的教学活动也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手段,高度重视信息化的教学运用,让老师进行研究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经过多种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课题成果,促进了一线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我们学校近年来为了推进信息化教学,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课件展示、视频播放、图文并茂、资源丰富,并且能直观感受,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本年度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筛选共录用教师(包括教职工及行政管理人员)共14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性强、既懂管理、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特别是教学一线上的任课教师全是本科以上学历,师生比为1:12,教师学历本科以上6人,占总人数的85%,教师的各项素质指标比例基本达标。

四、国际合作产教融合质量

1、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学校选择了多家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企业用工与人才需求,以订单形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技能,通过产品真实加工和虚拟仿真等手段充分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案例,企业产品加工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用工零对接要求,达到了企业用工标准要求。

2、合作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现代化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办学模式。近年来,制定了与湖南馨航电子有限公司、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和声誉。

3、开发标准质量

校企开展尝试战略合作,做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开发,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共同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服务贡献质量

1、服务区域发展

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服务于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做了些工作,在学生中开设了第二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开设了唐诗宋词、社团学习小组。

3、具有本校的服务

学校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于2021年在湘潭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

下,在学校设立了“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把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品牌。

六、政策落实质量

1、依法办学

学校强化董事会职能,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秉持客户思维,倡导服务至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1、学校治理

①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和优化;②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措施得力;③防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和到位。

2、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②教学部门严格

教学管理,老师严格发行教学常规规范。

3、经营收入

学校主要靠收取学生学杂费或接受部分合作企业、社会团体赞助作为教学经费。收费标准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七、面临挑战

1、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是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运用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三是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和完善,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2、发展思考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开放创新”等五项基本原则和办学思路,确定改进措施。